以醫院信息化等級評審和《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等標準規范為基礎,智慧病房定義為通過互聯網(Internet) 、物聯網(IoT)、云計算(Cloud Computing)、5G等技術,打造真正以病人/病床為中心的數字病床、智慧病房。
以云計算、虛擬化、5G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為基礎,構建集感知、網絡融合和開放智能應用為一體的智慧病房服務平臺提供各種高效的管理、醫療、科研服務,使得醫生、護士與病人能快速、準確的獲取病房中人、財、物和醫、研、管業務過程中的信息,同時提供完善的智慧化服務支持。
具有統一用戶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數據中心、統一云服務和統一感知等功能特點。
我們要注意的是智慧病房的主要特點是以病人為中心,病床為平臺,以患者的健康數據管理為主線。
通過系統連接醫療機構HIS系統和各個管理子系統,將原本病房中各個系統的信息孤島打破,把原本獨立的各項業務互聯互通,把各個系統的硬件統一匯入泛在網絡虛擬平臺。
將信息與數據的共享交互匯入數據處理虛擬平臺,將原本分散的登入客戶端統合為用戶終端虛擬平臺。
最終實現達到病人可感知、可操作,提高病人住院期間的就醫體驗,降低護理勞動強度,提升醫護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方便快捷的智慧護理。
那么,智慧病房里有哪些關鍵設備?它們如何簡化醫護工作流程,提高醫患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呢?
在入院過程中,首先是病患信息錄入以及建立檔案,建立檔案的基礎引索包含:病患ID基礎信息,醫保信息關聯,基礎生命體征的測量。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智慧病房基礎部分,就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生命體征檢測,通過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和自動采集患者的體溫、血氧、心電、脈搏、血壓等體征數據。數據通過藍牙物聯網中樞-藍橋上傳到醫院的服務器。這個工作同樣也可以應用到護理查房工作中。
在基礎信息錄入后,接診護士會在護士站給予相對應的健康宣教,病房信息關聯,長期醫囑下達。
通過入院發放病人電子手環,對住院的病人進行實時定位跟蹤。患者實時定位系統從醫護管理人員的角度出發,結合物聯網和藍牙定位技術,實現患者的實時位置感知。
電子手環不僅解決了解決患者離開病房,出現異常問題無法及時救護的難題。還降低了患者信息確認,用藥確認等三查七對的工作信息錯誤的幾率。
當病患入住到病房時,電子床頭卡就會有相對應的過敏原以及個人基礎信息顯示在床頭卡,電子床頭卡系統還集成了呼叫服務,可以通過音視頻實現對護士站的呼叫功能。